提起流脑,人们往往了解更多的是A型、C型流脑,而对B型流脑知之甚少。事实上,近年来B型流脑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,在各血清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。以香港地区为例,2018年香港地区出现10例流脑,其中有5例为B型流脑,占所有血清群的50%。
B型流脑,是感染B型脑膜炎双球菌后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。脑膜炎双球菌可在人体的喉咙和鼻子中存活,并通过打喷嚏、咳嗽、密切的身体接触以及共享食物和饮品等主要途径进行传播。研究表明,十分之一的人口是长期带菌者,其中又以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带菌的比例最高。B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人群多为婴幼儿,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风险也较高。
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脑膜炎双球菌,以婴儿和小于5岁的儿童患病风险最高,而发病率最高的则是小于1岁的婴儿。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,在失去母体抗体后,身体不能对脑膜炎双球菌产生有效免疫,故而导致感染流脑的风险上升。对于青少年而言,感染脑膜炎双球菌的风险之所以高,则是因为其社交接触频繁,长时间处于人群密集的场所。密切的身体接触,如亲吻,都可能促进病菌的传播,进而引起感染风险上升。
一旦感染脑膜炎双球菌,患者通常会出现发高烧、呕吐、皮肤苍白或长有皮疹、疲倦及嗜睡、畏光、手脚冰冷、儿童拒绝进食等症状,婴儿还会出现尖声大哭、头顶囟门凸出等。由于该病病程进展迅速,患者可能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。即便是治疗后的幸存者,也大约会有五分之一的人可能留下脑部损害、失聪、截肢等永久性后遗症。
B型流脑往往发病急、病程短、病死率高,十分凶险。同时,B型流脑是一种乙类传染病,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景下,人人都是易感者,很可能突然之间就发生疫情爆发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B型流脑最主要的措施之一。
据悉,我国内地目前尚未引进B型流脑疫苗,但香港地区已经引入相关疫苗。值得一提的是,香港地区还是全亚洲唯一供应GSK(全称: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)B型流脑疫苗的地区。GSK是全球大疫苗公司之一,十分注重研发投入,历史上有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,被誉为诺贝尔奖摇篮。由GSK生产的B型流脑疫苗采用全球最新的病菌逆向重组技术研发,已获美国FDA与欧盟批准,家长们可以放心选择为宝宝接种。
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,疫苗接种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、发挥抗病作用,如果想要给宝宝接种B型流脑疫苗,建议大家尽早给宝宝接种,早日预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