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膜炎和脑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,但仍有人将它们混为一谈。也因为如此,有人分不清流脑和乙脑,常常对这两种疾病产生误解。
那么,流脑和乙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?
一、病因不同
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,主要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,一般是通过带菌者或者病人由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染,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而乙脑,又称日本脑炎,是经一种由蚊子传播的脑炎病毒引起,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的传染病。
二、病症不同
流脑和乙脑在发病初期都有发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,典型的病人可能伴有嗜睡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状,但两者具体症状并不相同。流脑的主要症状还有儿童拒绝进食、畏光、手脚冰冷、皮肤粘膜瘀点、瘀班及脑膜刺激征(颈部僵硬等),病程进展非常迅速,患者可能会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。而乙脑患者没有菌血症期,不会出现皮肤的瘀点,也很少出现休克的情况,不像流脑病程进展迅速。流脑的潜伏期为2-10天不等,乙脑的潜伏期则是5-15天。
三、易感人群不同
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,而婴儿和小于5岁的儿童患病风险最高,其中又以小于1岁的婴儿发病率最高。因此,流脑的易感人群主要为儿童。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、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、以往没有接种过流脑疫苗等人群,都有可能感染流脑。乙脑往往更易侵犯15岁以下儿童,而在实施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后,易感人群的年龄分布也转向更大龄。
四、接种疫苗不同
当前,预防乙脑的疫苗是乙脑疫苗,而预防流脑的疫苗较为复杂,不只一种。这是因为脑膜炎双球菌有13个群别,其中A、B、C、X、Y和W6个菌群可以导致人类疾病,而每种菌群都有相应的抗原,没有哪一种疫苗可以一支解决所有问题,只能一一研究对应的疫苗。现在除了X群外,其他菌群都已有相应的疫苗。也就是说,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A群、B群、C群、Y群和W群的流脑疫苗。但是,我国内地尚未上市B型流脑疫苗。
近年来,我国B型流脑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,已由2006年的7.2%上升至2014年的26.5%,在我国流脑病例中大约占了三分之一。虽然我国内地没有上市B型流脑疫苗,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地民众不需要接种。为了给宝宝健康更好的保障,建议家长尽早给宝宝接种B型流脑疫苗。现在,我国香港地区已成为全亚洲唯一供应GSK(全称: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)B型流脑疫苗的地区。并且,由GSK生产的B型流脑疫苗采用全球最新的病菌逆向重组技术研发,含有4种抗体,保护效能非常强,深受许多家长欢迎。
宝宝的健康是最重要的,作为父母,第一目标当然是为宝宝提供最佳的保护。建议家长尽早给宝宝接种预防疫苗,给宝宝更好的防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