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病人倾谈时,发现他们饱受饮食上谬误所困扰,不少病人对坊间流传各种癌症饮食的说法深信不疑,有人指鸡、鸭、牛,甚至是鱼类都不宜食用,也有人指白饭、牛奶与豆浆也会激发癌细胞生长,当中真假,教人难以分辨,到头来害的患者对各种食物避之不及,最终,可供选择的食物寥寥无几。对患者而言,地球岂非很危险?
饮食并非致癌唯一成因
患者除了配合医生指示、努力完成治疗,改善生活习惯也是战胜癌症的关键,而饮食往往是他们最紧张的一环。
虽然患者的确需要注意饮食,但却不等于他们要刻意进食极清淡的食物,患者需要均衡饮食以获取足够有营养,才能有能量打仗。
最重要是多食用不同颜色的蔬菜,减少红肉,但也要食用适量肉类,奉行少脂肪及低糖的饮食习惯。当然,还需配合适量运动,否则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,对病情的控制也非好事。
究竟饮食对癌症的影响力有多大?
的确,今年癌症发生率不断上升及年轻化,令人联想到饮食习惯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一大因素。
我不否认这些外在环境因素,会对健康带来影响;但我也常跟病人说,除非身处世外桃源,水源完全没有污染,可以自给自足耕作,否则不可能排除有问题的食物,例如含有激素的鸡肉或沾上农药的蔬菜等。
环境与饮食因素是构成恶性肿瘤出现的主因吗?
不少人奉行健康生活,每天有充足运动,注意饮食,作息规律,没有过多压力,但依然患上癌症。或许有患者会有不甘,为何生活如此检点却仍然中招?
事实上,癌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,例如是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。所以,即使日常生活费尽心思,也不等于可杜绝罹患癌症、肿瘤恶化或复发。
现实中总会有人又抽烟又喝酒,却从来没有患上癌症。别误会我为一级致癌物平反,只想指出即使这些人接触一级致癌物后没有患癌,也不等于其他人接触后不会患癌;
同样,即使所有人都有食用一级致癌物,也不代表他们全都会患癌。更何况现在大部分食物,都没有足够数据证实为一级致癌物,因此寻常食物如奇异果,又怎么会一吃便导致癌症复发?
情绪杀伤力比肿瘤更可怕
情绪杀人比肿瘤杀人更快。若因旁人几句话便过度控制饮食,令身心承受压力,继而影响治疗效果,那就被谣言打败了。倘能保持平常心,避免控制饮食而带来压力;比起每日都为吃喝而活在惶恐中,心情舒坦可更能有效减少复发或恶化的风险。
如此说来,地球绝非想象中危险,反倒是周遭的流言和迷思更让地球变得危机重重。患者需要认清事实,才能够避免误入陷阱,在治疗和康复进程中辨别正确方向。